在阅读前,辛苦点个“关注”支持一下合规配资平台,方便以后交流和分享。
文 | 改写
如果当年中国在航母舰载机的选择上没选歼-15,而是用改装版的歼-10(双发中推),结果会怎样?我们用简单易懂的方式来聊一聊。
先说两种飞机的大致定位。歼-15是为航母专门打造的“重型”舰载机,力量型、能挂载很多武器、油箱也大,适合承担远距离打击和重载任务。把它比作游戏里的坦克也不为过:消耗多一点,但能扛能打、火力猛。歼-10则属于“中型多用途战机”,灵活、速度好,像游戏里的法师或刺客:机动性强,但载弹量和续航相比歼-15要小一些。若把歼-10装上双台中等推力发动机,飞行性能会提升,航程可能更远、加速更快,但载重(尤其是对航母作业时的弹挂与燃油承载)仍然是短板。
如果当年真的把航母上的主力换成歼-10系列,整个航母作战“生态”就得重新设计,影响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:
展开剩余70%一是载荷与火力。歼-10的挂点和可带弹量有限,携带大型反舰导弹、更多外部燃油舱或大量炸弹时会受到限制。航母编队依赖舰载机进行远洋打击、制空和对地支援,单机火力下降意味着编队整体打击能力被削弱,需要更多架次来补足,这对航母效能不利。
二是航程与作战半径。航母任务常常要求舰载机有较远的作战半径,以便从母舰出发到达目标区往返并有充足燃油。歼-10在同等起飞重量下续航通常不如为舰载设计且油量更大的重型机,结果是有效打击范围可能被压缩。简单来说,原本能覆盖的海空区域会变小,战术选择会受限。
三是起降与舰载编队数量。较轻的机体在滑跃或弹射起飞时的承载特性不同,若以歼-10为主,舰载机的编队构成、弹射配置、甲板运转节奏都要调整。更重要的是,因每架飞机能承担的任务与携带的弹药减少,航母可能需要更多架次或更多支援舰只配合,整体资源需求并不会变轻,反而可能更复杂。
四是对航母平台与战术的影响。选用重型歼-15意味着航母可以承担更多“一次到位”的强攻任务,减少往返次数;选轻型歼-10则更适合强调机动侦察、空中拦截和短程突击的作战模式。两种选择反映的是不同作战理念:要么以单架高效输出为主;要么以数量和机动性弥补单机火力的不足。
总结来说,如果当年选用歼-10双发中推作为航母主力,航母的作战半径、单架载弹量和打击强度都会受到明显影响。歼-10的速度与机动性是优点,但在远洋舰载作战的“续航、挂载、打击力”三要素上不如歼-15那样适配。换句话说,航母会变得“跑得快但拳头小”——看起来灵活,但在执行远程重载打击任务时力不从心。
因此,从航母整体作战效能角度出发,选择歼-15作为舰载重型机,更符合需要承担远海防卫与远程打击任务的要求;而歼-10更适合担任阵地防空、短程拦截或陆基多用途战机。两者各有擅长,但把中型机直接替代为舰载主力,代价显而易见:航母的“肌肉”会被削弱,战术选择和打击范围都会受限。
发布于:天津市鼎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